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曝光台 >> 正文

地沟油披合法外衣 配质检员保“地沟油”质量

2012/7/20 9:14:42

 B 配两名质检员保“地沟油”质量

  客户现场炒土豆丝,品尝后才签合同购买

  卞某雇用了10多名工人,设立了技术部、市场部、生产部等机构,24小时生产,最高日产量达10余吨。他在公司专设一个食堂,自己和工人吃住在公司。但他们从不吃自己产的油,而是从大超市里购买高档食用油食用。

  他向检察人员交代,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有时也来公司吃饭,一定要买好的食用油吃。

  2009年2月,对卞某来说是个新起点。他的老朋友、开粮油店的杨某来到公司,用手沾了一点油放到嘴里,觉得有点辣味,便告诉卞某,这油会让人家吃出异味,需要改进技术。

  过了一段时间,杨某再次来到公司“考察”,尝过后发现没有异味,便一次购买7吨多“地沟油”。此后,杨某陆续从卞某公司购买30多吨,案值30多万元。杨某将这些“饲料油”与豆油、菜籽油掺起来卖给当地消费者,甚至包括亲戚、朋友。

  原来,为了更好地提升“质量”,卞某特意雇用了两名技术员、两名质检员。技术员控制生产,质检员则对出厂的产品的酸价和过氧化物进行检测,以应对检查和消费者的质疑,许多粮油店老板表示,光从外表看,这儿产的“地沟油”与正常食用油没分别。

  卞某交代,虽然有两名专职化验员检测,但这些油含有砷等有毒有害的致癌物质,人不能食用,长期食用肯定会害了身体。

  生意越做越大,常有一些外省市客户找上门。2009年初,粮油店老板张某慕名来“考察”,对油品质量不放心,当场用“地沟油”在公司食堂炒了一盘土豆丝,亲口品尝过后才签合同。

  C 猫都不吃“黑工厂”旁边河里的鱼

  目前查明的案值是380多万元,实际远比这多

  淮阴区办案检察官王丽丽到“黑工厂”实地调查时发现,“黑工厂”尽管已经停工,但四周还有难闻的臭味。当地村民徐老汉反映,他们一直不知道这个厂子是产“地沟油”的,自从这家工厂投产,常向附近小河里排黑水,有些小孩把附近河沟里的鱼钓上来喂猫,可猫都不吃。更可恶的是,“黑工厂”附近的十几亩地,庄稼几乎绝收。

  淮阴区环保局曾作出检测,认定该“黑工厂”污染严重。尽管危害巨大,可该案查办起来证据难找。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,该案公安机关侦查时,估算卞某制售的“地沟油”产量应在几千吨、涉案金额起码在千万元以上。但是,在调查取证过程中,由于生产出来的地沟油已流向四面八方,原料来路广泛又没有具体的账单可查,卞某等明知是违法犯罪行为,更不可能保存具体的销售账目。

  检察机关目前查明的是:卞某从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生产并以食用油名义,向袁某等人销售地沟油共计380多万元。检察官王丽丽表示,很多从卞某这儿进货的粮油店老板害怕刑事制裁,现在矢口否认曾从他那儿进货。目前,和卞某业务比较多的杨某、张某等已闻风而逃,正在抓捕。所以,这个“黑工厂”的产销额远比查明的多。

  检察机关呼吁举报

  此类查案难找证据 您若发现线索请及时举报

  目前,我省各地查办的“地沟油”案,大都存在取证难的问题。检察机关呼吁公众对发现的线索及时举报,让危害公众健康的犯罪分子无处可逃。

 

上一页 12 下一页

新闻中心右上角广告(诚信)

阅读排行榜

最近更新